作为话题的陈寅恪
止庵 | 2018年05月19日
陈寅恪这个名字,近年来受到很大关注。《追忆陈寅恪》和《解析陈寅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版的。两种书的作者,大多对于陈氏其人其学有着较深了解,所“追忆”和“解析”者,似乎较之一般读者与作者心目中之陈氏,要更实在一些。可以说这是两种书的最大好处。虽然若依上述“一般读者与作者”看来,或许会觉得不甚解气也未可知。如果我们这一揣测成立,则陈寅恪作为一个话题,似乎有着“大众”和“小众”的区别。这两种书尽管标榜“
读书是为了遇见高人
止庵 | 2016年05月12日
法国作家加缪说,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读一本小说,小说里有个人物,他活了一辈子。我自己本来活一辈子,我读完它,又多活了一辈子
《樗下读庄》新序
止庵 | 2016年03月29日
我读《庄子》是自娱自乐,写《樗下读庄》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可以贯穿一生,如今我有空还是经常翻出《庄子》来读;自话自话到一定时候好像就以打住为宜。所以一九九九年《樗下读庄》出版后,关于《庄子》我只写过两篇小文而已。一是《庄子与〈庄子〉》,收入《六丑笔记》;一是《我读〈庄子〉与〈论语〉》,收入《云集》。二○○七年《樗下读庄》重印,我写了一段话印在书的封底: “若从《庄子》中挑出一句话以概括全书,就是‘
距离或绝望
止庵 | 2015年10月01日
J.贝尔沙尼等著《法国现代文学史》说: “不管玛格丽特·杜拉斯搬上舞台的是一个什么家务都做的女仆或一个工业家的妻子,一个副领事,一个年金收入者或一个‘左派’小知识妇女,她给我们叙述的始终不是一次恋爱的故事,而是爱情的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写道:‘世界上没有一次恋爱能代替爱情。’” 这提示我们,杜拉斯的小说恐怕应该是另外一种读法;而我们往往把她写的“爱情”看成“恋爱”了。所谓爱情别有意义。在她的
卡夫卡与我
止庵 | 2015年08月25日
经历了探索、陶醉和周而复始的弥合之后,即使是人的思想也不能成为他的逃避之所,因为人间的全部荒诞实际上是来自于人自身。人为自己所不安,所惊恐
“张边人物”话当年
止庵 | 2015年08月09日
所谓“内行说话”,要有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知道很多事,读过很多书,还得认认真真下番考订功夫。却常常见到外行瞎解释、乱发挥一气的景象
日本文学与我
止庵 | 2015年07月22日
日本文学的美呈现于所有细节,细节处处弥散,而非孤立存在。无论审美体验,还是人生况味,日本文学往往从别人笔墨止步的地方起步,最终完全另开一番天地
川端文学之美
止庵 | 2015年07月07日
我们读川端康成的早期之作,比如《伊豆的舞女》,感觉真是清澈得很;及至到了晚期,特别是《睡美人》和《一只胳膊》,好像特别浑浊。纵观整个川端文学,《雪国》可以说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前此后的作品明显就有这种不同(偶尔也有例外,比如《古都》)。所有这些,其实只是我们作为读者印象上的变化,对于川端来说,变化则始终没有超出一个范围。川端最著名的小说差不多都是描绘感官美的,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在感官美和对于
漫话推理小说
止庵 | 2015年02月23日
一部推理小说,第一,要有罪犯,隐匿甚深;第二,必须是谋杀案,或许不止死一个人;第三,案件终归破获,但很不容易,破案的人起初是侦探,后来是警察;第四,侦探要有个助手,譬如华生之于福尔摩斯,黑斯廷斯之于波洛,多少帮点忙,此人常身兼小说的叙述者,当由侦探破案变成警察破案时,要有更多的人介入;第五,还得有些看似相关末了证明与案件并无牵连的人。第六,案件可以发生在城市,也可以发生在农村,也可以不要这种大的背
王菲与《矜持》
止庵 | 2015年01月15日
我是不大听歌的,勉强说来只听一个人的,就是王菲。也没有什么道理,七八年前偶尔听到一盘《执迷不悔》,感觉不错;后来赶写一本小书,需要放点歌来听,便把她的几张CD一放再放,听得喜欢了,以后一直听下来。现在要写文章,也只有谈她,但是这些年她的歌总也听了将近一百首了,如果要挑一首感受最深的,我想大概是《矜持》(收入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天空》)罢。王菲唱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就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而言,似乎以当中一
一年读书琐记
止庵 | 2014年12月25日
契诃夫是短篇小说这一体裁的珠穆朗玛峰,不管你从南坡爬,北坡爬,最终目标都是契诃夫。感伤难写,很容易就成了滥调。契诃夫却是无论怎么写都能写得好
美的极端体验者(旧作,收《沽酌集》)
止庵 | 2014年11月09日
我有一个偏见,阅读某一国度的作品时,总希望看到该国文学的特色,也就是说,那些别处看不到的,或具有原创性的东西。当然通过译文来阅读,这种特色已经丧失不少;但是无论如何也还能够保存下来一些。所以讲到日本文学,我对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等的兴趣,始终在大江健三郎辈之上,虽然不能说大江一点日本味没有,但是西方味到底太重了。这当然只是个人偏见,因为我也知道,每一民族的文学都在发展之中;谷崎也好,川端也好,一概
“时代错迕则事必伪”
止庵 | 2014年09月07日
几年前我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过一篇小文《关于“南玲北梅”》,颇惹了些是非出来,用论家的话说就是“‘南玲北梅’说一度成为媒体小范围讨论的焦点”。有朋友问我怎么会对“南玲北梅”提出质疑,我说皆因倡此说者一口咬定那是一九四二年的事,而但凡同时对梅娘与张爱玲的创作生涯有点了解的,就知道此乃子虚乌有。假如把时间推迟一两年,我未必看得出其中的破绽。此即如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所说:“时代错迕则事必伪,
《惜别》:这不是关于个人的回忆录(答《深圳晚报》问)
止庵 | 2014年08月22日
深圳晚报:促使您写下这本书的原因除了母亲的去世,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止庵:这本书有两个内容:一是写“生”,我母亲生前最后二十多年的普通生活,那是一种很有意味、过得很好的既平凡又精致的生活:做菜、养花、编织、看书、看电影,等等。我读过的很多文学作品大都是写的是非凡故事,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少有人写,印象中只有福楼拜的短篇小说《一颗淳朴的心》例外,现在我想写的也是这个。我母亲的这种富有魅力的普通生活因为
关于书话
止庵 | 2014年08月08日
其章兄: 大札接读,承蒙出了“书话”的题目,只怕我也讲不出多少道理。关于书话,我只有阅读经验,全无写作体会,虽然你提到几篇拙作,但像唐弢那种以书为题、一书一文的正宗书话,我迄今一篇也没有写过。说来原因很简单:我素不事藏书,家里没有老版本,平常读的都是坊间易得的新书,写不成书话。书话写作是有门槛的,对此我颇有自知之明。 日前往访赵国忠兄,他拿出好多稀有的民国文学书籍,在我乃是见所未见。如小松著短篇小
我读东野圭吾
止庵 | 2014年07月10日
前些天我在微博上谈论东野圭吾,有人跟帖说,他不就是个畅销书作家么。我想这倒真如俗话所云,“占多大便宜就吃多大亏”,书畅销意味着赚钱,所以有人斥之以鼻。但在我看来,一本书畅销固然不是它的好处,却也不一定是它的坏处,还得要看到底写得怎样,而且不能一概而论。东野的小说良莠不齐,最好的时候的确不像有的畅销书那样有意按照迎合读者口味的某种模式来写的,虽然书出了之后还是会吸引很多读者。 东野的作品以推理小说为
后园诗话
止庵 | 2014年07月04日
朱子家即金雄白著《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香港春秋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出版)一书第一七五节,题曰“周作人吟诗哀悼林柏生”,有云: “柏生与周作人同羁一处,当其死后之六日,曾作七绝一首以哀之云: 感逝诗 知堂老人 当世不闻原庾信,今朝又报杀陈琳。 后园恸哭悲凉甚,领取偷儿一片心。 “诗后附以短跋云:‘林石泉同室有外役余九信,闻石泉死耗,在园中大哭。余年十九岁,以窃盗判徒刑三月。十月十四日作。’石泉,是柏生
日本旅游琐谈
止庵 | 2014年06月19日
曾有人问我日本自由行的攻略,我答:概言之,去偏避之地,住日式(带温泉的)旅馆。老是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几个大城市转,其实没有领略到日本真正的好处
记新发现的周作人《希腊神话》译稿
止庵 | 2014年05月21日
前些时查“胡适档案资料库”,在周作人项下看见“希腊神话(亚坡罗陀洛斯)”,共三百七十页。待得到原文影印件,乃是周氏一九三七年所译《希腊神话》和一九三八年所作《希腊神话注释》(未完成)等手稿。这些稿子从未公表,一向以为已经遗失,没想到竟“出土”了。 第一份手稿是《希腊神话》。目录写在“煆药庐制”稿纸上,内容如下: “希腊神话 古希腊亚玻罗陀洛斯著 周作人译 第一章 诸神世系 一至十一 第二章 斗加利
闲话加贺恭一郎
止庵 | 2014年05月16日
加贺恭一郎探案集是东野圭吾创作的系列推理小说,迄今共出了九本,均以加贺恭一郎为主人公。在第一本《毕业》里加贺是个大学生,那时他还是业余侦探。在第二本《沉睡的森林》与《毕业》之间,加贺有过另外一个职业:中学教师。从《沉睡的森林》起,直到最新的一本《麒麟之翼》,加贺都是警察。加贺探案集基本上属于推理小说中的一类:警察程序小说。 书中多次描写加贺的相貌:个子挺高,轮廓鲜明,目光锐利,牙齿很白,三十多岁。
止庵
122篇文章 2511天前更新
止庵,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学院)。做过医生、记者等。出版有《樗下随笔》、《如面谈》等。 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